11月11日,由yd12300云顶线路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结构寿命预测”前沿学术论坛在沪召开。校长轩福贞,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黎明研究员,天津大学王国彪教授等国内20余位本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图片说明:论坛开幕式
校长轩福贞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的预测科学引发了多个学科的重塑变革,也对结构寿命预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到“一叶知秋”,发展基于小样本、少数据的结构寿命预测新方向,是当前需要回答的课题。论坛上,天津大学王国彪教授围绕“增材制造:从RPM到3D打印”主题,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的源头、历史与发展趋势;轩福贞教授做了“重塑机械强度学:面向大数据时代的挑战”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强度学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指出新时代的强度学应从实验科学向依赖大数据的预测科学转变,以更好地协调科学探索、解决问题与产生效益间的关系。
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结构寿命预测的主题,开展了热烈交流与讨论。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的12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教授等学者认为,论坛主题是结构强度和寿命预测领域的前沿和共性基础问题,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的强渗透力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等领域都有广阔前景。轩福贞在总结中指出,对于结构强度学领域,当下要用好用活“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依赖大学、制造业和政府共同筑造的“三位一体”研究资助模式,重视双碳目标战略催生的能源动力革命和数智化赋能,打破固有学科分支观念束缚,促进强度学发展成为“先行一步”的预测科学、“设计制造运维一体化”的全局科学、“实时在线”的落地科学。
图片说明:参会代表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yd12300云顶线路朱明亮教授主持,天津大学何柏岩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黄海鸿教授分别主持了学术报告环节。本次论坛体现出学科交融、领域互联的特色,围绕论坛主题,“增材制造”“数字孪生”“机器学习”“大模型”等热词频频出现,展现了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掌握前沿动态、交流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和契机。